北大教授建议延长女性退休年龄至60岁,广场舞可再跳40年

近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博雅特聘教授姚洋提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延长退休年龄。他认为,这一举措有助于解决当前劳动力问题,但也引发了广泛讨论。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为什么延长退休年龄?

1. 预期寿命提高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从新中国成立初的40岁左右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其中城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超过80岁。然而,我国的退休年龄制度自1951年确定以来,70年未曾调整。因此,根据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适当调整退休年龄制度,使之与寿命相匹配,显得十分必要。

2. 人口老龄化趋势

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达到18.1%,预计“十四五”时期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的背景下,如果不调整退休年龄,工作人口将减少,退休人口将增多,对经济社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3. 受教育年限增加

随着受教育年限的普遍增加,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13.7年,开始工作的年龄不断推后。在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平均工作年限缩短导致人力资源浪费,特别是在高学历人员集中的单位和行业。

如何实施延迟退休?

1. 渐进式延迟退休

渐进式延迟退休是一个有效的方案。从2025年开始,逐年延长退休年龄,让人们逐步适应。对于即将退休的人,影响不会太大;对于年轻劳动者,距离退休时间较长,有时间适应。

2. 弹性实施

延迟退休不应“一刀切”,而是要允许个人自主选择提前退休的空间。不同职业、岗位、个人需求存在差异,应充分考虑多元化需求。

3. 分类推进

延迟退休不是“齐步走”,而是要与现行政策平稳衔接。不同群体继续保持退休年龄差异,配套政策需协同推进。

延长退休年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考虑,以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