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养老俨然已成为一个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社会问题,每一个人都会面临养老问题,相比老一辈,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自顾不暇”,面临越来越多社会压力。在社会理念与文化思想发生深刻变化的大环境下,人至耄耋之年,如今社会中国传统孝道却正在逐渐衰弱。
《礼记》里写的“孝”,有三重理想要求,其一是孝养,其二是孝敬,其三是孝顺。过去,四世同堂的家庭模式为“老有所养”提供了家庭保障,而随着人口流动加快、居民住房条件改善以及民众家庭观念逐渐转变,从“名节”束缚,到家长专制,到个人压抑……而至现代,其践行情况却耐人寻味,农村老人孤独留守、留学生机场刺母……其中无不透露出当今孝道的稀薄。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千百年来传承的美德,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从封建社会传承而来的孝文化,有其糟粕性,但更多的是值得弘扬的价值成分。而现今,值得警惕的状况在于,孝观念变得日趋淡化。日前环境在发生变化,观念正在改变,首先,年轻人对亲情和家庭观念的淡漠,后代对于孝道的无视,使得年轻人都活成了比较“自私”的样子。其次,年轻一代生活压力在增大,生活的花销超过了普通人的承受范围。生活的压力,才是一切观念发生改变的根源。同时大环境的内卷加剧,年轻人内卷,中老年人也内卷。我们每个人,都活在了“内卷”当中,这种内卷,会贯穿我们一辈子。
孝道是以人为本的理法规范,是社会的道德基础和核心。中国传统孝道的逐渐衰弱,会酿成更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可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时代的进步应当促成个人主义的发展,年少之时,理应加强传统美德教育;不惑之年,学会平衡家庭重心关系,也要适当维护老人的尊严,让“孝”之薪火代代相传,经久不灭。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