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天台县:守护老年人的幸福“食”光

原标题:浙江台州天台县:守护老年人的幸福“食”光

近年来,天台县聚焦县域老年人就餐实际困难,高标准建设、品牌化运营“和合·老人·家”老年食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统筹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方便可及、经济实惠、安全可靠、持续发展,全力守护老年人的幸福“食”光。

政府搭台夯筑养老体系基石

合理布点,推动助餐服务普及普惠。天台县开展老年人自理能力评估筛查和老年助餐专项调研行动,分析生成全县老年群体“人口居住分布、集中活动范围、实际就餐需求”3张数据图,综合考虑交通便利程度、社区配合意愿、闲置用房分布等现实基础,统筹采用片区化服务模式,优先在条件适合、老年助餐需求强烈的社区开展“和合·老人·家”项目选址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助餐服务普及普惠。2023年以来,全县新建养老服务综合体5家、老年食堂30家,累计为35万人次提供助餐服务。

打造品牌,办好民生实事。天台县制订“和合·老人·家”居家养老服务特色品牌打造计划,出台《老年助餐布局建设实施方案》,通过盘活闲置公房、整合小区养老服务用房、改造提升存量国有资产等方式,推进老年助餐公建民营运作模式。近两年来,天台县筹集并投入建设资金480万元,对5家养老服务综合体进行标准化品牌化改造,开拓养老服务空间3400余平方米,统一配置老年食堂、康复室、图书室等硬件设施,为第三方运营机构节省房屋租金、设备采购等支出成本100余万元,解决了选址用房不稳定、运营机构投资风险过大等现实难题。

多元补助,激发市场活力。天台县将老年助餐服务工作列入各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等级考核评定的关键指标,每年运营经费拨付标准从原来的5000元~5万元提高至1万元~15万元;因地制宜制定老年食堂就餐优惠措施,探索构建“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按照每餐收费不高于10元的标准,对不同年龄段实行不同就餐优惠,实现85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孤寡老人等兜底保障群体免费就餐,近3年累计财政补助老年助餐费用960万元。

社区参与聚合为老服务资源

建设邻里社交平台。天台县探索建设社区融合型养老服务综合体,合理配置老年休闲娱乐设施,引导老年人走出家门、融入社区,打造以老年助餐为纽带的老年人互动互助平台。福溪街道南兴社区利用自身优势,整合盘活3亩左右的农田,为社区“一老一小”农耕知识的学习提供了空间,同时农田收益全部用于社区老年食堂建设;福溪街道金盘社区将老年食堂改造为集吃饭、聊天等功能于一身的“老有所乐”空间,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打造社区服务前台。天台县依托老年食堂场所阵地打造为老服务集市,签约120余家机关单位党支部、商家企业等开展常态化便民服务,挖掘培育社区骨干力量兼职心理咨询师、法律顾问等参与为老志愿服务,同心协力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2023年以来,天台县已组建社工志愿送餐队5支,策划开展为老义剪、义诊、讲座培训等社区活动86场次,全力提升社区服务软实力。

搭建文化教育讲台。天台县创新“老年食堂+银发学堂”助餐助学模式,紧扣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利用午饭、晚饭前两小时开展养生讲座、电影欣赏等特色课程,实现饭桌与课桌按需转换;鼓励引导社区老年人组建文体兴趣小组,利用食堂现有的空间设施,适时邀请专业人员培训授课,将食堂打造成让老年人“食有所依、学有所获、乐有所享”的活力舞台。

机构运营探索长效共赢模式

品质为先,吃出幸福滋味。天台县严把运营准入关,开展多维度测评,引进有社会责任、经验丰富的连锁餐饮公司,每家老年食堂配备店长、厨师、营养师等专业工作人员不少于3名,建立社区老年人试吃和意见反馈响应机制,科学制定食谱并每周更新,每餐供应8~10个荤素搭配的家常菜;针对有特殊需求的老年群体,采用提前订餐的方式提供面食、营养粥等个性化餐食,保证老年人吃得健康、吃得放心。目前,全县老年食堂登记在册老年人11212名,其中高频就餐老年人2350名,助餐服务满意度98.2%。

延伸服务,实现保本微利。天台县一方面借助老年食堂的引流优势,充分挖掘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拓展日托照护、医疗康复、助医助洁等收费型专业养老服务;另一方面拓宽老年食堂的消费群体,在不影响老年助餐服务质量的同时,吸引周边商家、社区居民前来就餐或打包外带,逐步形成规模效应。

规范管理,确保稳定运营。天台县强化人员资质、岗位职责、操作流程等标准化管理,健全原料控制、餐具消毒、食品留样等制度,通过设置留言信箱、定期暗访等方式,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长效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各类风险防控。2023年以来,县民政局已联合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抽查检查执法行动38次,组织开展消防演练等应急处置培训300余场次,为就餐老年人托起稳稳的幸福。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