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社保卡领取长寿保健金?平安通申请和安装怎样解决?从何入口办理配餐助餐服务?一个个长者最关心的问题都可以在家门口的“越秀号”为老服务直通车上找到答案。
每当直通车开进社区,“便民政策宣传”“健康问答”“快乐拼图”等互动摊位都会围起不少老人。
这是广州越秀区养老工作的招牌项目,也是“幸福养老”越秀样板的缩影。作为中心城区,越秀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全区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34.39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9.37%。
越秀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慧敏介绍,每年市、区两级财政投入超过1.5亿元,目前已建成区、街、社区三级颐康站(点)服务网络,实现社区颐康服务站服务全覆盖。同时,越秀区率先探索“医食住行乐”五位一体的15分钟优质为老服务圈,年服务老年人超过两百万人次。
去年长者饭堂累计用餐达55万人次
长者饭堂在哪里,打开地图,清晰可见。
为推动养老服务“政策直通、需求直连、服务直达”,去年,越秀区发布首张长者饭堂地图以及居家养老服务办事指南。2023年,全区新建长者饭堂24间,发放各类补贴200多万元,累计用餐达到55万人次,用餐人次同比增加173%。
扩大养老朋友圈,为服务老人聚合力,同样是越秀区的重点所在。
在越秀区洪桥街,三眼井社区长者饭堂与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合作推出百道“康养粤菜”,不少老人家都对此赞不绝口。
这是越秀区养老服务联盟和首个街道级(洪桥街)长者饭堂爱心联盟的建设切面之一。过去一年,越秀区吸纳广州开放大学等20个成员单位,成立全市首个“康养粤菜”进社区推广示范基地。
特别的是,一场“寻味越秀——长者饭堂擂台赛”格外吸睛。哪家饭堂好吃?长者说了算。去年,越秀区民政局邀请专家和36名长者担任长者饭堂体验官,通过线上投票方式选出“我最喜爱的长者饭堂”等奖项,7天内获得线上投票将近60万人次。
在越秀,长者饭堂不仅是饭堂,还拓展了不少“新身份”。
截至目前,越秀区依托长者饭堂及街道颐康中心等服务场所,在全区设立了18个街道学校教学点,开展运动保健、身心健康、文化艺术、生活美学等丰富多彩的线上直播、线下讲座多形式的教学活动,推动长者饭堂升级成自家门口的“议事厅”、老年街坊的“小课堂”、居养服务的“连心桥”,将长者饭堂建设成为集长者聚会、社交、活动、医养结合的“一站式”“综合性”养老服务场所,全方位满足长者需求。
中医药+养老?打造医养融合新模式
火龙罐、耳部综合疗法、铜砭刮痧、棍针……走进越秀区养老院,可以看到广东省中医院的教授为长者们带来各项特色中医适宜技术体验。在越秀,建立家庭养老床位的长者还可以享受省中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家带来的长者联合巡诊。
去年10月底,“广东省中医院——越秀区医养联合体”正式启动。医养联合体由省中医院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同时联合广州银幸颐园养护院、祺美颐养中心、广州优必选、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以及人民街和光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颐康中心等8家养老服务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
“医养联合体的成立,将发挥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在养生保健、慢性病防治等方面的优势,是优化老年健康和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举措,有益于中医康养技术成果走进社区、机构和家庭。”此前,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具体如何发挥好医养联合体的作用?关键在于推动中医康养、智慧康养“两融合”。
一方面,省中医院联合社区服务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到养老服务机构和街道社区开展健康科普、义诊、巡诊及名医食疗药方药膳,指导养老机构将中医药特色融入到日常照护及膳食服务中。与此同时,“智慧康养”也成为关键词。越秀区将建立联合体信息共享机制,引入人工智能服务,探索新型智慧化应用场景,实现医养联合体信息共享。
张慧敏表示,越秀区还将整合优化医疗、养老资源,医联体各机构相互配合,继续探索推进为老床位“四联动”,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何为为老床位“四联动”?即“居家养老—家庭病床—养老床位—医院病床”“四床”联动的全链条医养结合服务,根据老人病情需要提供对应的医疗、照护和康复服务,畅通不同为老床位之间转换渠道和就医绿色转诊通道,推动老人全生命周期照护联动。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