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每一个老年人都是社会中的重要成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新时代的国家战略。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老年人群体的结构也在发生改变,“60后”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经济基础和社会资源,他们必然会有区别于传统养老模式的“新老年生活”,“精神养老”和“艺术康养”无疑将在这批老年人中的有着更大需求。
衰老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生命的新阶段。城市化人口的增长、人口老龄化,这也是中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从集中养老到社区养老,再到公寓养老,我国不断探索新型、合适的养老模式,那么是否可以借鉴更多其他的新潮养老模式呢?例如“幼儿园式”托老所模式,这种托老项目越来越受年轻人关注,采用“早上送,晚上接”的养老模式,给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提供了新思路。老年人入托后,可以社交、健康检查、锻炼身体、读书学习,还有丰富的活动,包括刺绣、国际象棋、陶器制作和学习智能手机等等,晚上家人来接他们各自回家。这种新潮养老模式 ,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同时,还有一种新潮的养老模式,将幼儿园和养老院开在了一起,两者碰撞出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让幼儿园的小朋友走进养老院,与老年人们一起吃饭、玩闹,还会一起做活动,比如唱歌、跳舞、画画、做游戏等等,相比传统养老院的暮气沉沉,这种模式使老年人既可以享受孩子带来家庭环境般的精神愉悦,又能主动地进行身体活动。
另外,在南京有一种崭新的养老模式。“跟着保姆乡下养老”的模式,既满足了城市老年人享受平静、恬静生活的诉求,又有效纾解城市养老的压力,拓展了养老的新模式,让养老产业更加多元化。
每一个老年人都是社会中的重要成员,我们要拥抱多元化新型养老模式,保持对新型养老模式的关注和探索,让老年人活得健康幸福,让老年人积极社会参与,乐享幸福晚年。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