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控制高血压?

原标题:老年人如何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不仅患病率高,而且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的并发症。我国2002年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目前我国的高血压患病率有继续增加趋势,而且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长期血压增高会造成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因此合理的饮食、用药及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效地控制血压,明显降低靶器官受损的危险性。

一、饮食指导

高血压是有多重发病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膳食营养素在高血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饮食中动物脂肪、胆固醇含量较高,食纳过多,食钾、钙过少,饮酒过度等,这些都是引发高血压的膳食因素,故高血压患者合理选择饮食十分重要。

三餐高血压患者饮食要定时定量,不易能暴饮暴食,平时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宜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如鱼、瘦肉、豆类及豆制品;少食或不食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蛋黄、鱼籽;对辛辣刺激性食物也应少吃或不吃,烧菜宜选用植物油,如花生油、菜籽油、豆油;也可以选使一些降脂作用的食物,如海带、海参、葵花籽、芝麻等。

维生素有促进脂肪代谢的作用,特别是维生素C能降低胆固醇,故高血压患者宜多食用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豆芽、芹菜、胡萝卜等。总的来说,饮食原则为:少食多餐、少盐多钾、少荤多素。

二、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血压患者除了选择膳食外,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使治疗达到一定疗效。

适量运动体力活动及保持标准体重是独立的降压因素,具有巩固药物降压效果的作用。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不但能增强体质,还能达到减肥和维持正常体重的目的。可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跑步、登山等,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心理平衡高血压是一种身心疾病,心理精神紧张、植物神经功能失衡均可引起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应保持平静的心境,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当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向他人倾吐,将压力宣泄;适当加强自身修养,保持乐观情绪,多听音乐,经常学习对自己健康有益的保健方法,消除社会心理紧张刺激,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以利于维护血压的稳定。

总之,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更多的高血压相关知识,使患者积极主动去改变生活方式,拥有健康心理,接受早期、正规的药物治疗,从而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而达到高血压的一级、二级预防。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