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上午,邯郸市丛台区丛东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主任医师王海深走进康养病区的一间病房,为95岁的赵庆芳老人量血压、测血糖,例行常规检查。
“我母亲血压一直不太稳定,今年4月,住到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后,半年多来健康状况比较稳定。”老人的女儿张维新说,这里有医护人员,老人有个头疼脑热,子女也不再手忙脚乱了。
在这里,不仅可以进行健康检查,还能进行康复训练。10月28日下午,该服务中心康复室内有10多位老人在进行康复训练。这里有股四头肌训练椅、辅助步行训练器等十几种康复训练器械。
“脑出血后一侧肢体麻木僵硬,现在每天下午都来这里进行康复训练。”张玉堂老人说,他在这儿坚持康复训练一年多了,离家近,又有医生指导,效果不错。
邯郸市卫健委老龄健康处处长郝军霞介绍,该市将医养结合服务工作列入《邯郸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各县(市、区)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或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基础,通过内部改扩建等形式,成立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
以遍布全市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健康小屋”为纽带,由二级以上医院专科医生、乡镇和社区医生、健康家庭小组长共同组成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推动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为老年人提供疾病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照料等一体化健康养老服务,实现突发急病老人进医院诊疗、出院老人回社区康复、健康老人在社区接受预防保健、失能老人在社区得到专业护理、独居老人在社区有人定期巡视。
在农村,医养结合服务也得到迅速发展。
“去年底刚来时,左胳膊和左腿都不听使唤,生活几乎不能自理,现在能自己走路、上厕所,感觉好多了。”10月30日,在武安市贺进中心卫生院医养中心,赵珍老人告诉记者,中心医生给她制定了康复理疗方案,从平衡控制、语言功能、针灸按摩等方面进行全面康复训练,近一年来康复效果很明显。
贺进中心卫生院院长李常鹏介绍,医养中心面积有4000平方米,设置床位50张,配有评估室、心理咨询室、康复训练室等,引进专业医护人员50余人,可为周边3个乡镇老年群众提供医疗照护服务。
为发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在治未病、疾病康复中的作用,邯郸市卫健委组织38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与8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接,选派101名中医专家,以组团式或一对一形式,每周到驻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坐诊巡诊,为群众提供中医药诊疗服务,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为基层培养中医药服务人员。截至10月底,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共建设国医堂245个。
近年来,邯郸市聚焦基层医疗服务短板,打出组合拳推进医养结合服务,让更多老年人享有高质量晚年生活。该市采取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协作、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医养等4种模式,推进医养结合服务。截至10月底,全市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达141家,床位总数达20047张,全市已有15个县(市、区)建成县乡村三级老年医养结合服务网络。
为构建医养结合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养事业高质量发展,邯郸市还成立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控制中心,以市第一医院医养专家团队为依托,组织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老年病、营养、心理等方面专家,制定医养结合服务质控标准和规范,解决了医养结合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质量体系不健全、量化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