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人买药、陪同就诊……陪诊师为何成网红新职业?

原标题:帮人买药、陪同就诊……陪诊师为何成网红新职业?

你有过一个人看病的经历吗?

找科室、缴费、排队检查、取报告,有时候好几项不在一个楼层,甚至不在同一座楼,一个人拖着病体在医院晕头转向,更别说面对医院数字化茫然无措的老年人、在外地工作的青年人和独自带娃的宝妈等社会群体。网络上流传的“孤独的十个等级”榜单里,一个人看病做手术“荣登”孤独十级榜首。其实,对于一些人来说,独自看病不仅仅是孤独,有时候更是无助。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占总人口的18.70%,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医院看诊智能化,老年人身体弱病灶多,子女工作繁忙不在身边,巨大的就医陪伴需求,也因此催生了一个新兴职业——陪诊师。

什么是陪诊师?

陪诊师,顾名思义就是陪同诊疗的人,主要是帮助患者挂号、预约、缴费以及送他们检查、结账、取药、取检查结果等。

陪诊不仅仅提供陪同就医、代替问诊、记录医嘱等功能性服务,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一种心理支援和精神抚慰的作用,不但减轻患者的孤独感、焦灼情绪,有时也扮演着一个具有同理心的倾听者。

陪诊师的出现有哪些积极意义?

01.提高就诊效率

如今,医院的科室划分越来越细致,取号、候诊、缴费等环节都趋于自助服务。陪诊师对医院的诊室情况、就诊流程以及智能化设备都较为熟悉,能够及时地进行就医引导,改善就医体验,提高就诊效率,减少亲人陪伴的时间成本。

02.补齐医疗服务不足

我国现有医护体系岗位有限,医疗资源紧缺,陪诊师的出现作为医院外的有效补充,平衡了医院资源有限和患者就医体验感不佳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为医院更加有序、高效开展医疗服务提供了助力。

03.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随着人们个性化服务需求逐步增加,社会职业分工日益细化,陪诊行业作为一个新兴业态,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给求职者提供多元化的职业选择思路。

陪诊服务还需规范

虽然陪诊服务满足了部分患者的现实需求,但职业门槛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个别机构收费标准混乱、缺乏相应监管等问题,让消费者难以辨别真实有效的信息,难免会侵犯到部分患者的权益。

要让陪诊服务健康发展,就要走规范化、标准化道路。一方面,目前陪诊机构的服务流程、内容等并未进行统一规范,还需相关部门尽早出台指导性文件,规范行业准入门槛、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另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应尽早把“陪诊师”纳入到新职业分类当中来,并按照相关的行业要求予以规范指导和严格管理,实现对陪诊机构及平台的有效监督,维护好患者和家属的医疗隐私及合法权益。

悠然版图养老顾问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人口流动速度加快,异地就医的现实需要,以及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陪诊师的出现,可以更好地帮助解决老年人、残疾人、孕妇、独自在外工作等人群就医不方便的问题,为那些远在他乡拼搏的年轻人和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送去关爱和温暖。陪诊服务涉及生命与健康,只有专业化建设,规范化管理,才能提高该职业的社会认可度和接受度,让消费者放心购买陪诊服务,让就医过程更有温度,陪诊服务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