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超过2.8亿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9.8%;65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1亿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4.9%。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预测,到2050年,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5亿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推进,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相对于中青年人,老年人患病率高、患病种类多、患病时间长,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为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高晚年的生活质量,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逐渐兴起并被大力推广。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研究制定了《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并对外公布。
明确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服务人群
《指南》明确: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服务对象是辖区内有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老年人,重点是失能(含失智)、慢性病、高龄、残疾、疾病康复或终末期,出院后仍需医疗服务的老年人。
推动医养结合服务的规范化发展
《指南》对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总则、基本要求、服务内容与要求、服务流程与要求等4方面作出了明确规范,为相关服务机构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确保服务各环节有标准可依。有助于推动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规范化发展,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促进医疗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
《指南》所称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是指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多种方式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所需的医疗卫生服务,包括到老年人家中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或机构,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家庭病床、居家医疗服务等医疗卫生服务。有助于打破医疗与养老服务之间的壁垒,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
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指南》明确了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服务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健康管理服务、医疗巡诊服务、家庭病床服务、居家医疗服务、中医药服务、心理精神支持服务、转诊服务等。将“医”与“养”深度融入社区、家庭,有助于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创新与发展
《指南》的出台,为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相关服务机构可以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合理规划布局,通过多种形式,依法依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推动养老服务业的持续发展。
悠然版图养老顾问认为:医养结合对老年人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缓解家庭养老的压力,提高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指南》的出台,对医疗卫生机构在居家和社区环境下所提供的医养结合服务内容和服务要求作出了规范,将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优质、专业的养老服务,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