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互联网上出现了很多“欢乐老年旅游团”的短视频。视频中一名年轻人误入老年团结果被宠上天,与老人们相处甚欢。杭州有一名年轻人为了治愈报名了西湖一日游老年团,发现“快乐是假的”。老年旅行团不仅设置了购物点,每个景点游玩时间仅有20分钟,全程导游还在花式兜售产品,营销套路满满。
据业内人士分析,“年轻人‘误入’老年旅游团意外收获快乐之旅”,看似是“一场事故”,实际可能是“一个故事”。网络营销机构利用年龄差制造反差感,再辅以“新风尚”“团宠”“治愈精神内耗”“缓解社恐”等网络热门词汇组成文案,不仅可以同时“收割”年轻群体和老年群体,还能引发社会共鸣并制造舆论热点。
现实生活中“一场美丽的意外”可遇不可求,说走就走的旅行甚至可能既不美丽还“充满意外”。部分老年旅行团存在入团价格差异,同一个团居然存在平台价格、旅行社价格以及讨价还价价格。“同团不同价”,花高价成团的团员,想来心情不会美丽。平台给予优惠无可厚非,毕竟这部分差价属于平台让利,但是如果现场讨价还价还能获得便宜,就只能让人感觉不公平了。
此外,在和旅行社签署的合同里也暗藏了不少“玄机”。有些合同写着“纯玩”团,还标注出了“无强制消费项目”,但是等行程正式开始后,导游会告知设置了几个购物点,并强调逗留时间不长且不强制消费。如此利用文字“擦边”的操作着实令人意外,这是要游客去购物点里“纯玩”吗?
看起来确实没有强制消费项目,但实际上压缩了景点的游玩时间,预想中流连忘返的风景被替换成了五花八门的商品,这与挂羊头卖狗肉有何不同?加之导游全程利用麦克风“口播”带货,各种保健品、营养品如报菜名一般轮番轰炸。如此“殷切”的服务之下,一趟期待中的老年旅行团“治愈之旅”几乎成了糟心的“致郁之旅”。
无论是从消费者权益角度出发还是站在商业道德角度,货要对板都是商家需要遵守的底线与应有之义。作为消费者,在签署旅行合同时记得要“擦亮眼睛”,遇到先“纯玩”,后“逛店”的情况,可以向相关部门及时举报。作为旅行机构,含有购物项目就应当事先明确告知游客,操作既要合法更要规范。
杭州作为老牌旅游城市,面对那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旅行产品的服务与质量也应该不断优化升级,同时,景区贩卖的商品也许可以和平台购物一样推出无理由退货服务,让游客们玩得开心,买得放心。“欢乐老年团”的套路,该休矣。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